《上池杂说》

冯元成 | 医论医理 | 已完结

《上池杂说》, 医话著作。一卷。明·冯元成撰于1644年。全书共列28条,阐述医理和辨证论治以及其他杂论,治法偏于温补。本书收入《三三医书》中。

0.78 万字 | 2022-11-30 09:44更新

黄帝明堂灸经

佚名 | 针灸推拿 | 已完结

针灸著作。有一卷本及三卷本两种,内容全同。本书约为北宋末书商抄录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一百中的《明堂灸经》及《小儿明堂灸经》的全文,改题此名刊行者。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,书中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的灸治方法和所治疾痛。并附40余幅腧穴图。现存日刻本。元代时此书辑入《针灸四书》中。

1.57 万字 | 2022-05-23 23:41更新

《喉科指掌》

张宗良 | 诸科论治 | 已完结

《喉科指掌》,6卷,清代张宗良(留仙)撰。初刊于乾隆二十二年(1757年)。卷1列咽喉大纲,主张咽喉诸疾应以风、寒、火、湿、毒主论;次述喉舌分经,在诊法上相当重视以脉测病。卷2为喉科精选应用诸方,较切于实用。卷3至6为咽喉诸疾,分述不同咽喉病证之治疗。 张宗良,清代医家。字留仙,江苏吴县人。生平精研医理,尤擅长喉科,颇有治验,名噪姑苏及云间(今上海市松江一带)。张氏诊治喉证,重视神、气、脉,以及局部色泽、声音高下沉浮等。编有《喉科指掌》6卷(1757),论喉科诸症及针灸、制药诸法,附以图说,为影响较大的喉科专著。另有《咽喉秘集》(又名《喉科秘旨》、《喉科要旨》、《急救喉证全集》),系与吴氏(名佚)合编。 在《喉科指掌》目录之前,有“云间世医张宗良留仙氏著,男源一初校字”的署名。由此可知,此书是经其儿子源一校勘后刊印的。正文前有浙江提督、兵部左侍郎彭启丰撰写的序,序中在评价张宗良的医术时说:“素精医理,其于咽喉一科究心益深且久”,张氏总结自己在喉科的临床经验,“采辑成方,参以己见,条例详细,汇集成编。自神气脉理,以及色之青红紫白,音之高下沉浮,一一皆有注释,了然指掌,较若列眉,合诸所治之症,如灯取影,百无一失”。由此可见,张氏为当时颇有影响的名医。

1.64 万字 | 2022-05-25 11:12更新

《山居四要》

汪汝懋 | 中医养生 | 已完结

《山居四要》,养生著作,4卷,附1卷。元代汪汝懋(遁斋)编,成书于至正二十年(1360年)。在前人杨瑀所作基础上增广而成。分为摄生之要、养生之要、卫生之要、治生之要。摄生者,论四时起居之宜。养生者,载服药忌食、饮食杂忌、解饮食毒诸内容。卫生者,述人与牲畜常见病证治,方药多取常用之品。治生者,言四时节气粮食、蔬菜、花卉、树木栽种之事。所述多居家养生保健之要言,通俗易晓,简便易行。

3.30 万字 | 2022-05-31 12:03更新

刺灸心法要诀

吴谦 | 针灸推拿 | 已完结

刺灸心法要诀,针灸著作。八卷(即《医宗金鉴》卷七十九-八十六)。清太医院编。刊于1742年。本书将针灸的基本理论,和临床分用七言歌诀的形式加以概括和论述。其中卷七十九为九针、十二经井,荥、俞、经、合、原、络穴、八会穴及经脉流注;卷八十为周身骨度及各部诸穴;卷八十一-八十四为十二经及奇经的循行及经穴部位;卷八十五为头、胸腹背及手足各部的要穴主治病证;卷八十六为各种灸法及针灸禁忌等。歌诀之后加注,并附插图134幅,便于习诵。现有多种刊本。

6.31 万字 | 2022-06-01 19:49更新

《吴医汇讲》

唐大烈 | 医论医理 | 已完结

我国最早的医学期刊是《吴医汇讲》,其作者是清代名医唐笠山。唐笠山,江苏苏州人,生年不详,卒于嘉庆辛酉(1801)年,以编纂《吴医汇讲》而闻名于医林。 十八世纪末,苏州雕版手工业兴盛,名医云集,而且大兴讲学之风。当时许多名医,以医会友,聚于一堂,各抒己见,析疑赏奇。唐氏从中颇受启发,于是亲自联络医林名医高手,广泛征集医门佳作,别出心裁,勇于创新,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——《吴医汇讲》。它的稿件是当时江南一带的名医所供给的,故名《吴医汇讲》。 《吴医汇讲》创刊于清乾隆五十七年(公元1792年),停刊于清嘉庆六年(公元1801年),前后历时10年,共刊出11卷,每卷均合订为一本,是类似年刊性质的中医杂志。当时虽不叫“杂志”,但从出版形式和组稿过程与后世的杂志编刊完全相符。 《吴医汇讲》共发表江浙地区41位医家94篇文稿,内容生动,丰富多彩。浏览《吴医汇讲》,我们可以从中探索出作为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《吴医汇讲》的主编唐大烈的编纂思想及《吴医汇讲》的编辑体例。

7.16 万字 | 2022-06-05 17:22更新

《席上腐谈》

俞琰 | 中医养生 | 已完结

宋俞琬撰。是书乃其?记杂说。惟上卷前数十条为考证名物之语,词意多肤浅无稽。如谓妇人俗称妈妈,乃取坤卦利牝马之贞意,谓氍?之名因出於渠搜,谓??之名取於蹋以登床,多附会穿凿不足据。其馀则皆辟容成之术,及论褚氏遗书胎孕之说。下卷则备述丹书,而终以黄白为戒。大旨皆不出道家,而在道家之中持论独为近正。由其先明儒理,故不惑方士之诡说也。朱存理《楼居杂着》有是书跋语二条。其一,称石涧先生注《易》外,别有《席上腐谈》。《易说》既有刻,此编特手笔存於家。黄岩林公守郡时,持之而去,其家别无副本,吴中失其传。庚戌秋,与海昌董子壬会於逆旅,偶谈家有是书,又已失去。遂同过祝秋官处转为假之归,幸此书又复来吴中云云。是此书之传出於存理。其一,称《俞氏家集》云,《腐谈》四卷,今止二卷。今本曰辅谈者,难声相近而字画转讹不同,必有据也云云。考《永乐大典》所引或作辅,或作腐,参差不一。观存理跋,知当时本自异文,非有两书矣。

2.13 万字 | 2022-11-30 09:47更新

子午流注针经

何若愚等 | 针灸推拿 | 已完结

约12世纪初金·何若愚撰于1153年。后经金·阎明广注释。卷上为流注指微赋、流注经络井荥说、平人气象论经隧周环图及十二经脉的循行,主病图形;卷中论子午流注;卷下为井荥歌诀及图。书中探经络之原,求针刺之理,阐述营卫之清浊、区分孔穴之部位。强调人体经脉气血的流注、开合随干支配合的不同日时而变化。是既知最早的一种论述子午流注学说的专书。后世针灸发展上出现的飞腾八法或灵龟八法盖源于此。其主要内容在后代针灸书中多有收载。本书现存《针灸四书》本及抄本。

1.69 万字 | 2022-11-30 09:49更新

《宋本备急灸法》

张公涣 | 针灸推拿 | 已完结

《宋本备急灸法》疑为张公涣所著,本书应该著于光绪年间,甚至更早期,记录了针灸的一些方法及部分药方。

1.39 万字 | 2022-05-23 23:40更新

市隐庐医学杂着

王严士 | 医论医理 | 已完结

《市隐庐医学杂着》,医论著作。清·王德森撰于1853年。全书载证治杂论十四篇,多从病证误治分析,辨论明确,颇能举一反三。对不究病因、不问病状,概以平稳方药治疗的态度尤为反对。本书收入《中国医学大成》中。现存1853年作者自刻本等多种版本。

1.60 万字 | 2022-05-23 23:41更新

《陆地仙经》

马齐 | 中医养生 | 已完结

《陆地仙经》为清人马齐所著,成书于雍正年间,其内容是对“百字导引法” 的注释。“百字导引法”是由历代养生家逐渐补充完善而形成的一种行之,有效的健身方法,具有强健肢体、防病治病、益寿延年的作用。 本书所收《心医集》、《陆地仙经》、《修昆仑证验》与《养生秘旨》,皆由清人撰述,其内容或为炼功修身之道,或为导引健身之术,或为按摩却病之法,或为养生调摄之说,方法叙述详尽,道理阐释明晰,儒道佛三家之学兼而有之,实属难得的珍贵资料。 其内容是对“百字导引法”的注释。“百字导引法”是由历代养生家逐渐补充完善而形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,具有强健肢体、防病治病、益寿延年的作用。此法在民间曾有流传。这次整理,以中国中医研究院图书馆所藏马齐写本为底本。据清末坊刊医书《活命慈舟》的抄本以及其他较早一引起的传抄本来看,皆已对马氏原著作了删削。底本在《陆地仙经》文下附有马齐生平100字,从笔体与内容判断,乃系后人补写,今一并收入(马齐,《清史稿》有传)。底本还抄录有“治眼九法”与“茹穹子入道始终”,当是茹穹子所传,内容为道家功法与功理的论述。这两部分内容,未见《陆地仙经》的其他传本收载,今收入本集。底本为无框抄本,封面原题“马太保陆地仙经茹穹子入道始终”。《心医集》作者祝登元,字茹穹,在书中曾提到无生子授其以坐功事。“茹穹子入道始终”也数次言及无生子仙师,因疑茹穹子即是祝茹穹。

0.98 万字 | 2022-05-23 23:43更新

万氏家传养生四要

万全 | 中医养生 | 已完结

养生之法有四:曰寡欲、曰慎动、曰法时、曰却疾。夫寡欲者,谓坚忍其性也;慎动者,谓保定其气;法时者,谓和于阴阳也;却疾者,谓慎于医药也。坚忍其性,同不坏其根矣;保定其气,同不疲其枝矣;和于阴阳,则不犯其邪矣;慎于药,则不遇其毒矣。养生之要,何以加于此哉!

0.52 万字 | 2022-05-28 16:01更新

《言医选评》

裴一中 | 医论医理 | 已完结

《言医》一书,国初时海宁裴氏兆期所著,康熙间钱塘高士宗《医学真传》曾论及之,则彼时必有刊本,迨后湮没失传,故道光间震泽吴子音于《三家医案例言》后有续刊此书之语,惜子音寻逝,竟未重镌。往岁定州杨素园明府嘱购医林遗帙,余浼人往苏搜访,得其原稿读之,虽瓣香《医贯》,而识见实超出于赵氏,更有先言余之所欲言者,遂忘固陋,选而评之,邮质杨侯,极蒙许可,且命授梓以公于世云。

1.86 万字 | 2022-06-05 17:46更新

《素灵微蕴》

黄元御 | 中医经典 | 已完结

《素灵微蕴》,综合性医书,4卷。清代黄元御(坤载)撰,成书于嘉庆五年(1800年)。为作者研究《内经》的心得。前2卷论述病因、病理、治法,按胎化、脏象、经脉、营卫、脏候、五色、五声、问法、诊法、医方十解论述。后2卷论16种病证,结合病案以分析病因、病机及各种兼症、变症之由来。治方只列方名,不详药味。书中对历代医家多有贬词,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总结为“以钱乙为悖谬,以李杲为昏蒙,以朱震亨、刘完素为罪孽深重,可谓之善骂矣。”

5.50 万字 | 2022-11-30 09:43更新

《厚生训纂》

周臣 | 中医养生 | 已完结

《厚生训纂》成书于明嘉靖二十八年(1549),编者系明·周臣,在任衢州太守期间,因病疡不能视事,从贰守周潭石处借阅诸如《颜氏家训》,《袁氏世范》,《三元延寿》,《居家必用》等书,因摘取其简易者,遂囊括而成《厚生训纂》,后经明·胡文焕收入《寿养丛书》,《格致丛书》中。

3.16 万字 | 2022-11-30 09:47更新

《针经指南》

窦汉卿 | 针灸推拿 | 已完结

《针经指南》,针灸著作卷。金·窦汉卿撰。初刊于1295年。主要内容《标幽赋》、《通玄指要赋》,还有经络循行、流注之八穴,针灸的补泻与禁忌等有关论述。此书现有日抄本。后收入《针灸四书》中。

1.38 万字 | 2022-05-23 23:41更新

三家医案合刻

吴金寿 | 医论医理 | 已完结

《三家医案合刻》,医案著作。三卷。清·吴金寿刊刻于1831年。本书荟萃苏州名医叶桂、薛雪、缪遵义三家医案,所选大多证治熨贴,议论中肯。本书收入《中国医学大成》中。

3.85 万字 | 2022-05-23 23:41更新

《寿世传真》

徐文弼 | 中医养生 | 已完结

气功养生著作。8卷。清代徐文弼撰。作者主张气功导引应与综合调摄并重,提出修养宜行内外功,要宝精宝气宝神,还须知要知忌知伤,注意四时调理和饮食调理。在外功方面,有针对五官、四肢、腰背的按摩之术,及提倡应用十二段锦、八段锦和六字真言。内功则是静坐运气方法。本书内容涉及广泛,收罗前人经验甚多对后世的保健养生有一定的影响。曾有内容被《内功图说》引用。 唐豪曾对《内功图说》的构成有过系统的条贯梳理,指出该书的来源共有4部分:其中的“12段锦”、“分行外功诀”、“内功图”和“五脏病因”,来自乾隆年间徐鸣峰的《寿世传真》。

3.07 万字 | 2022-06-13 11:31更新

《运气要诀》

吴谦 | 医论医理 | 已完结

《运气要诀》,清代,吴谦著。 经曰∶夫五运阴阳者,天地之道也,万物之纲纪,变化之父母,生杀之本始,神明之府也。可不通乎?又曰∶治不法天之纪、地之理,则灾害至矣。又曰∶不知年之所加,气之盛衰,虚实之所起,不可以为工矣。由是观之,不知运气而为医,欲其无失者鲜矣。兹将《内经》运气要语,编成歌诀,并列图于前,使学人一览即明其大纲旨要之所在,然后遍求全经精义,庶乎有得云。

1.75 万字 | 2022-05-23 23:43更新

养生导引秘籍

胡文焕 | 中医养生 | 已完结

《神农经》曰∶食谷者智能聪明,食石者肥泽不老(谓炼五石也),食芝者延年不死,食元气者地不能埋、天不能杀。是故食药者,与天相翼日月并列。《混元道经》曰∶谷神不死(河上公曰∶谷,养也,能养神则不死。神为五脏之神。

9.62 万字 | 2022-05-23 23:44更新

3.838771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