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枕中经》

不详 | 道学经典 | 已完结

《枕中经》,相传为太上老君传下,经文很短,多是日用保命护身的咒语,普通人也可以日常读诵,大有益处。

0.13 万字 | 2022-12-01 14:31更新

太清元道真经

不详 | 道学经典 | 已完结

经名《太清元道真经》,不着撰人。据本书跋文,当为唐人所作。三卷。底本出处:《正统道藏》正一部。参校版本:《道藏》河神部玉诀类《太上老君元道真经注解》本(简称合明子注本)。此经张至少顺道人曾推荐过,言人一小醉减寿五十天,一大醉减寿一百天,以警醒世人。

0.24 万字 | 2022-05-24 12:12更新

《本草崇原》

张志聪 | 方药本草 | 已完结

《本草崇原》著者张志聪殁而书未成,后由弟子高世栻续成,成书于清·康熙十三年(公元1674年)。《神农本草》谓之《本经》,计三百六十五种,以应周天之数。以三品分类法,分上、中、下三品,文字简练古朴,成为中药理论精髓。 《本经·序录》中即言:“上药一百二十种为君,主养命以应天,无毒,久服不伤人,”如人参、甘草、地黄、黄连、大枣等;“中药一百二十种为臣,主养性以应人,无毒有毒,斟酌其宜。”,需判别药性来使用,如百合、当归、龙眼、麻黄、白芷、黄芩等;“下药一百二十五种为佐使,主治病以应地,多毒,不可久服。”,如大黄、乌头、甘遂、巴豆等。

9.52 万字 | 2022-05-23 23:40更新

《云笈七签》

张君房 | 其它书籍 | 已完结

 《云笈七签》是择要辑录《大宋天宫宝藏》内容的一部大型道教类书。北宋天禧三年(1019),当时任著作佐郎的张君房编成《大宋天宫宝藏》后,又择其精要万余条,于天圣三年至七年(1025~1029)间辑成本书进献仁宗皇帝。道教称藏书之容器曰“云笈”,分道书为“三洞四辅”七部,故张君房在该书的序言中有“掇云笈七部之英,略宝蕴诸子之奥”等语,因名《云笈七签》;并称编纂此书的目的是“上以酬真宗皇帝委遇之恩,次以备皇帝陛下乙夜之览,下以裨文馆校雠之职,外此而少畅玄风年”。此书按张君房自序,原为一百二十卷,《中兴书目》(《玉海》引)、衢本《郡斋读书志》、袁本《郡斋读书后志》《宋史·艺文志》《文献通考》皆著录。《遂初堂书目》无卷数。   《直斋书录解题》作一百二十四卷。《正统道藏》《四库全书》《四部丛刊》本皆作一百二十二卷。重刊《道藏辑要》本不分卷,亦无张君房自序,缺卷甚多。则此书有百二十卷本,百二十四卷本,百二十二卷本等多种。百二十二卷本为今通行本。载《正统道藏》太玄部。张君房虽称此书乃“掇云笈七部之英”而成,但这仅指它的内容是掇《大宋天宫宝藏》七部之英,而不是体例也按七部分类,实际上它是将摘录的七部内容按性质加以归类的。 如卷一道德部,采摘《老君指归》《韩非子》《淮南鸿烈》《混元圣纪序》《唐开元皇帝道德经序》中之语,以总论老子的道德概念,即道教的立教之旨;卷二混元混洞开辟劫运部,引“道君曰”及《太始经》《太真科》《上清三天正法经》之语,以论宇宙生成变化,并特引《太上老君开天经》详述老君开天辟地及累世下降作王者师;卷四道教经法传授部,引《上清源统经目注序》《灵宝经目序》《上清经述》《三皇经说》《云台治中内录》等,以论上清、灵宝、三皇诸家的传授系统。其他各卷无不以纲带目,在一个总题目下引录若干道书。有的题目内容较多,如杂修摄、说戒、诸家气法、金丹、内丹,符图,以及仙籍语论、纪传等、则各列若干卷,以摘录多种道书。可见此书引录的道书虽多,但纲目颇为清晰。至于引录道书的具体数字,已难作出准确统计,因为所引之书,有的标出原名,有的只是某书中的篇名,有的甚至是张君房所拟之名。不过“大都摘录原文,不加论说”,基本上保留了原书的面貌。这是它最具历史价值之所在。 《云笈七箓》以上清派为正统,故收载该派道书尤多,叙上清经传授系统和上清修真方法甚详,体现出上清派占居显学地位的时代特征。此外,收录唐代著作也比五代宋初新出的其他道书为多。然而本书除了继续承认老子的教主地位之外,特别突出宋真宗时代出现的圣祖(赵玄朗)崇拜。例如将真宗所制《先天纪叙》和《轩辕本纪》列于纪之首,位居《元始天王纪》《太上道君纪》《混元皇帝圣纪》之上。传则首录宋真宗制序、以宣扬宋王朝君权神授为主要特征的《翊圣保德真君传》,然后继以上清众真传记。本书在体例上,明显继承了《无上秘要》以“道”为首,以“验”为足,以“法”为主干的格式特征,但结构更为紧凑,分类愈趋合理。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称此书“类例既明,指归略备,纲条科格,无不兼该。道藏菁华,亦大略具于是矣”。此书虽属抄录,实具概论性质,对道教的各个方面均有所论述。其价值尤其体现在卷三至卷九,这部分论道藏源流,条分缕析,叙说清楚,《灵宝略纪》《上清源统经目注序》和陆修静所撰《灵宝经目序》等珍贵资料亦因此得以保存。书中还增加了“语论”和“内丹”两大内容,这对于研究唐宋时代道教的历史,全面了解道教理论,均有重要的意义。本书所收今佚道书有很高的资料价值,即尚存之书亦颇具参校之用。例如《翊圣保德真君传》虽系摘录,然序题宋真宗制,文内黑杀神封号仅“翊圣保德真君”六字,可正今本署“宋仁宗御制《翊圣应感储庆保德传序》”之误。此书收宋真宗《天童护命经序》及《太上天童经灵验录》记唐昭宗景福元年(892)诵经灵验事,足证《天童护命经》早出于唐代,北宋徽宗大观三年(1109)四月茅山梁悟真所得确系加句本(据洪迈《夷坚志》,梁加句本凡二百九十二字,多出一百零七字)。《云笈七签》素为道教界和学术界所重视。《大宋天宫宝藏》早已亡佚,幸赖此书得以考见其概貌。因此书具有系统、全面和简明等优点,故而人称“小道藏”,是了解和研究道教必备的资料。

92.19 万字 | 2022-12-19 18:56更新

《素问悬解》

黄元御 | 中医经典 | 已完结

《素问悬解》以通行本《素问》81篇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、脏象、脉法、经络、孔穴、病论、治论、刺法、雷公问、运气十类、重予编次,并通过调整各篇文字将原散佚的《刺法论》和《本病论》二篇补齐,在原文各段之后均有扼要注释。其注释参考采摭王冰等历代《内经》注家之精论、间附作者本人对《素问》研究之心得。 黄元御,名玉璐,字元御,一字坤载,号研农,别号玉楸子。出生于1705年,逝世于1758年,故居昌邑市黄家辛戈村。他是清代著名医学家,尊经派的代表人物,他继承和发展了博大精深的祖国医学理论,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,被誉为“一代宗师”。

27.50 万字 | 2022-11-28 18:47更新

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

不详 | 道学经典 | 已完结

经名: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。撰人不详,似出于隋唐之际。此经为虚皇天尊为妙行眞人等演说教义,分为四十九章。经文以道家清静无为之说为本,论述修道之境界及其方法。书中分学道者为三乘:“末学之士,目不妄视,耳不妄听,心不妄知,禁约一切,泯绝万态以致于道”,此为小乘。“至学之士,视无所见,听无所闻,心无所知,动无所逐,以观众妙,”此为中乘。“大乘之士,无见而无不见,无闻而无不闻,无知而无不知,内外洞然,达彼无间,故能参宇宙而游无尽之域”。由大乘入道者,“以一身而化万境。不滞有无,永绝生灭,是名眞人”。修眞之法从斋戒清净、洗心断秽入手,以布施积善,造福田、立功德为务。经文认为众生平等,凡具善性、道性之人,皆可同入道门。 《辨伪录》引用《元代化胡经》内容。第一化,道生气,气生四圣,叫虚皇天尊、元始天尊、太上道君、李老君,李老君是天地的父母。

0.47 万字 | 2022-12-07 20:40更新

《养生导引法》

胡文焕 | 中医养生 | 已完结

《养生导引法》是明代胡文焕写的一部气功导引著作。书中主要讲述导引养生祛病法。共列病症27门,每门列功法若干条,可供选用。其选功法基本上依据(诸病源侯论)中所载的「养生方导引法」。此外,补益与老人二门中还收辑了《太清导引养生经》、《通玄集》等书的部分内容。

5.38 万字 | 2022-05-23 23:44更新

《通关文》

刘一明 | 道学经典 | 已完结

《通关文》是清代道教的著作。刘一明著。关为关口、关卡之意,言人生有如许“要命关口,阻路大魔”,须关关打通,方可精进于大道,故名“通关”。收入《道书十二种》。刘一明(1734—1821)号悟元子,又号素朴散人,被褐散人,后人称之悟元老人。山西曲沃(今山西闻喜县东北)人。为全真龙门派第11代道士,一生主要在甘肃榆中栖云山、兴隆山著述传教。著述甚丰,在世时即已陆续刊印传世。

4.48 万字 | 2025-02-23 17:59更新

《保生要录》

蒲虔贯 | 其它书籍 | 已完结

《保生要录》为宋·蒲虔贯所撰。1卷。为气功养生著作,全书分作八门类:养神气门、调肢体门、论衣服门、论居处门、论药食门、果类、谷菜类、肉类。论述平易简明,切于实用。

0.37 万字 | 2025-03-17 19:51更新

三元参赞延寿书

李鹏飞 | 中医养生 | 已完结

《三元参赞延寿书》,养生学著作。五卷。宋末元初人李鹏飞撰集于1291年。作者自谓:宋咸淳四年(1268年)在杭州受官道人之教,始知人的年寿应有天元、地元、人元。三元共180岁。在此启发之下乃撰集此书。卷一论天元之寿,成人精气不耗;卷二为地元之寿,律人起居有常;卷三为人元之寿,教人饮食有节;卷四述神仙救世,却老还童真诀;卷五为神仙警世。现有道藏本。

3.12 万字 | 2022-05-28 16:37更新

《养老奉亲书》

陈直 | 中医养生 | 已完结

《养老奉亲书》,养生著作,宋代陈直撰。全书包括饮食调治、形证脉候、医药扶持、性气好嗜、宴处起居、食治老人诸疾方等内容。主要论述老年保健、四时摄养措施、疾病预防理论及治疗方法。主张老人有病,先食疗之,未愈则命药疗之。饮食宜温热熟饮、忌粘硬生冷。药饵宜用扶持之法。本书对后世老年人养生理论影响较大。

3.24 万字 | 2022-06-08 18:09更新

太上老君内观经

不详 | 道学经典 | 已完结

《太上老君内观经》简称《内观经》又称《内视经》,撰人不详。约出於魏晋朝。陶弘景曾引过此经,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。《太上老君内观经》继承发展战国道家祖师列子的养生思想,义理通明,文字优美通畅,韵古义幽,言简意深。若以传统经典来修持,对精神灵性修持上的提升,将会有所极大收获。若当古文来细细欣赏品读,可谓中华文字组合上的极致美感体现。 千百年来,获得精神悟境的圣哲,文字大智慧皆从心念自然流露。由内而外,无不宁静无为;起思动念,无不利益众生;神思所到,无不字字精巧,句句玑珠,当中不含一丝瑕疵。无事偶来品读,犹如把玩一块温润无瑕的美玉。此经以修心为修道之说,宋金以来对道教诸派尤其全真一派之教旨影响颇大。

0.23 万字 | 2022-12-07 20:29更新

《道书十二种》

刘一明 | 其它书籍 | 已完结

《道书十二种》为清乾嘉时龙门派道士刘一明所撰之道教丛书。在这些著作之中,刘一明对道教义理和内丹、易学等思想作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,显示了相当高的理论思辩能力,为清代道教内丹学术的重要人物。收入的著作不止十二种,且各种版本有所差异。据《藏外道书》所收上海翼化堂光绪庚辰年(1880)刻本,共收26种道书。

87.44 万字 | 2022-06-14 16:23更新

《针灸问对》

汪机 | 针灸推拿 | 已完结

针灸问对( 刊于1530年)由明汪机撰,书共三卷。 书凡三卷。上、中两卷,主要论述脏腑经络、荣卫气血、针刺诸疾及其方法。下卷,专论灸法适应证及经络俞穴。本书首先指出“ 用针必先诊脉”,强调“切脉、观色,医之大要”。反对“医者不究病因、不察传变,惟守某穴主某病之说”。他批评那些“ 徒执孔穴“”按谱施治”的医生为“按图索骥”,或“譬之狂潦泛滥,欲塞下流而获安省”。主张针治疾病宜“先定五脏之脉,备循九候之诊,而有太过不及者,然后乃存意于用针之法”。其次又提出针灸疗法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。他说“:病邪大甚,元气已伤,决非针元所能济矣。假如痨瘵阴虚火动,法当滋阴降火,针能滋阴否乎?痿证肺热叶焦,法当清金补水,针能补水否乎?经曰‘阴阳形气俱不足,勿取以针,调以甘药是也’。知此则病之可针、不可针每可以类通矣。奈何世之专针科者,既不识脉,又不察形,但问何病,便针何穴,以致误针成痼疾者有矣。”在针灸施治上,强调据证立法,法随证变。他说:“病变无穷,灸刺之法亦无穷。或在上下取之,或在下上取之,或正取之,或直取之。审经与络,分血与气。病随经所在,穴随经而取,庶得随机应变之理”。汪氏还指出《金针赋》所云之“ 针刺十四法”以及“ 青龙摆尾”“、白虎摇头”“、苍龟探穴”、“赤凤迎源”、“龙虎交战”等一系列针法,是巧立名目。他说:“考其针法,合理者少,悖理者多,错杂紊乱,繁冗重复”。体现了作者“实事求是”反对“哗众取宠”的科学态度。书末列禁针禁灸穴歌、十二经见证歌、十二经井、荥、俞、经、合歌、经穴起止歌、天心十一穴歌,经脉交会八穴歌等针灸歌赋,以便诵记。第 417 页汪氏序云“,本书乃取《灵枢》、《素问》、《难经》及诸家针灸之书,穷搜博览,遇有论及针灸者,日逐笔录,积之盈箧,不忍废弃,因复序次其说,设为问难,以著明之,名曰《针灸问对》。”足见汪氏致学之严谨。所辑之书对我国针灸学的发展具有一定影响。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。

4.69 万字 | 2022-05-28 16:12更新

《养生三要》

袁开昌 | 中医养生 | 已完结

《养生三要》作者为清代医学家袁开昌,该书内容摘自《内经》、《庄子》、《抱朴子》、《千金要方》、《褚氏遗书》、《医门法律》、《医砭》、《医说》、《名医类案》、《冷庐医话》、《本草纲目》、《本草经疏》、《聪训斋语》等二十余种著作以及张景岳、李东垣、张子和、徐大椿、陆定圃、喻嘉言、王孟英等三十余位医家的相关论述,集清以前养生法之大成,并附之以袁氏本人的心得体会。该书一经刊刻,即刻引起轰动,成为大众养生指南。 袁开昌,字昌龄,广陵(今江苏扬州)人,后迁居丹阳(今江苏丹阳),清代著名医学家。根据其子袁阜所撰《养生三要》跋和李丙荣所撰《袁开昌先生传》的相关记述,袁开昌约生于1850年,卒于1905年。 袁开昌生平好读书,受范仲淹“不为良相,便为良医”的影响,潜心研究医学,擅长眼科、外科,善用火针治外症。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,扬州流行瘟疫,袁开昌遵古方制药饵,挽救了无数生命。 晚年,袁开昌辑《医门集要》八卷,《养生三要》为该书的首篇。据《中国历代卜人传》序记载,该书由袁开昌所辑,后由其子袁阜校订,于1918年付梓行世。 袁开昌认为,养生要兼顾“治已病”、“治未病”和“治医者之病”,三者乃“养生三要”。《养生三要》出版后,即不胫而走。苏润宽读后感叹曰:“唤醒痴迷酿太和,婆心苦口费搜罗。谁知人世生生理,都被先生指点过”。

2.60 万字 | 2022-06-05 16:31更新

《厚生训纂》

周臣 | 中医养生 | 已完结

《厚生训纂》成书于明嘉靖二十八年(1549),编者系明·周臣,在任衢州太守期间,因病疡不能视事,从贰守周潭石处借阅诸如《颜氏家训》,《袁氏世范》,《三元延寿》,《居家必用》等书,因摘取其简易者,遂囊括而成《厚生训纂》,后经明·胡文焕收入《寿养丛书》,《格致丛书》中。

3.16 万字 | 2022-11-30 09:47更新

《天地本起经》

太上老君 | 道学经典 | 已完结

经名: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。又名《天地本起经》。撰人不详,约出於南北朝。唐释法琳《辨正论》已引述此经。一卷。底本出处:《万历续道藏》。参校本:《云笈七签》卷十。

0.66 万字 | 2022-05-23 23:43更新

《女科要旨》

陈念祖 | 诸科论治 | 已完结

《女科要旨》是清代名医陈修园所著,全书共四卷,主要介绍了妇科相关的理论知识。 全书分为四卷,主要就调经、种子、胎前、产后、杂病及几种常见外科病症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.作者根据《内经》之旨、《金匮》之法,提山了个人的见解,综合了前人的心得。讲解病机,简明透彻,所选附方,切合实用,可作为学习中医妇科的参考书。 《女科要旨》讲解病机简明透彻,所选附方切于实用,可作为学习中医妇科的参考书。陈修园《女科要旨》一书,论治妇人之疾,探本溯源,会通诸家,择善以从,崇尚实践,简切堪用。兹不揣冒昧,聊作粗浅评述如次: 调脾胃雅俗共赏 妇人以血为本,_血之生化在脾胃,故历代女科著述,莫不重视脾胃

4.73 万字 | 2022-05-23 23:35更新

《福寿论》

孙真人 | 中医养生 | 已完结

孙真人,京兆华原(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)人,相传为楚大夫屈原的后人,唐代医药学家、道士,被后人尊称为“药王”,道教尊为“妙应真人”。一生著述颇丰,据《旧唐书》载:“自注《老子》、《庄子》,撰《千金方》三十卷行于世,又撰《福禄论》三卷,《摄生真录》、《枕中素书》、《会三教论》各一卷。

0.59 万字 | 2022-05-28 20:59更新

《素灵微蕴》

黄元御 | 中医经典 | 已完结

《素灵微蕴》,综合性医书,4卷。清代黄元御(坤载)撰,成书于嘉庆五年(1800年)。为作者研究《内经》的心得。前2卷论述病因、病理、治法,按胎化、脏象、经脉、营卫、脏候、五色、五声、问法、诊法、医方十解论述。后2卷论16种病证,结合病案以分析病因、病机及各种兼症、变症之由来。治方只列方名,不详药味。书中对历代医家多有贬词,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》总结为“以钱乙为悖谬,以李杲为昏蒙,以朱震亨、刘完素为罪孽深重,可谓之善骂矣。”

5.50 万字 | 2022-11-30 09:43更新

1.138368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