岐黄书院拔罐技法8月9日公开课活动通知

时间:2025-08-08 13:39

拔罐起源可追溯至古代“角法”,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,晋代《肘后备急方》已有相关记载,唐代《外台秘要》进一步描述了竹筒罐的应用。历代逐渐发展出陶瓷、金属、玻璃等材质,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传统技术体系,通过负压吸附实现祛湿散寒、疏通经络的养生功能。

本次公开课的“罐诊技法”与市场上的拔罐技法有很大区别,是一种阴阳调和的方法,集辅助诊断、调理和保健为一体,只用抽气枪吸拔(非火罐)、不破皮、阿是穴(痛点)吸拔即可,材质几乎无污染。本次公开课主要针对家庭群体,简单易学,当天即可上手操作。

一、公开课时间

8月9日下午14:00-18:00

二、活动地点

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乡南岸一号38号楼一层 岐黄书院阅读空间

三、交通路线

自驾可导航“岐黄书院”或“弘胜大厦”即可,南门进入;乘坐地铁在四惠东地铁站南口下,步行约900米左右。

四、活动费用

36.8元/人(书院收取的茶水服务费用)

五、活动环节

活动共分三个环节:

1、拔罐辅助诊断学习

现场教学,3-5分钟学会拔罐辅助诊断技巧,告诉大家如何快速分辨白、青、红、灰、紫等颜色代表的身体状态,以及如何分辨寒、热、虚、实。

2、家庭常见问题的拔罐调理方式

包括但不限以下几个方面的拔罐调理方法,如小儿发烧调理、湿疹调理、益智调理、脾胃调理、近视调理、结节调理等家庭处理方法。

3、现场拔罐体验

为身体有不舒服的学员,现场免费拔罐调理一次。

六、讲师介绍

张艳秋,北京家家有中医研究院院长,气血通罐诊罐疗技术传承人,中华医学气血通罐诊罐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,营养师,健康管理师,腹针疗法技师。

七、报名联系

 人数有限,报名请联系:静山


大家还在看
《度人经》 不详 | 道学经典 度人经,全名为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(度人经),是一部道教神学作品。被后世明代《正统道藏》列为开篇经书。号称群经之首、万法之宗、一切法界之源头。是道教太上洞玄灵宝派的核心经典。 受道家玄学盛行的影响,度人经在道家学者中颇受青睐。从南朝齐严东开始,至唐薛幽栖、李少微、成玄英、张万福,宋陈景元、陈椿荣、萧应叟,元薛季昭、陈观吾、陈致虚,明张宇初,都对《度人经》进行诠解注释。受宋朝崇老尚道的思想影响,宋真宗、宋徽宗更是为《度人经》作序。其中以道家思想盛行的唐宋时代注疏最多,理论也最为精湛。
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 全真教 | 道学经典 《晚课》,全称《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》。该经和《早课》均为道教徒每日必诵的经典。《晚课》是由《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》、《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》、《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》、《诸真宝诰》以及《三皈依》、《供养咒》等经典汇集而成。
《正一早晚课》 龙虎山 | 道学经典 道教素以敬天祀祖,修道行教,济世利人为宗旨,道教斋醮科仪的目的是道士通过诵经拜忏,祈祷神明,达到内以解脱生身以来诸多罪过,外以阐扬祖师无上大道。朗诵仙经,可使心与神明相交通,是修道者欲登仙境的阶梯。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不仅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祖庭,更是中国道教发源地,历史上藏经丰富,但世道沧桑多有遗失,为了继承道教优良传统,弘扬道教文化,在地方政府宗教部门领导下,龙虎山道教协会对原散落在民间的道经古籍进行了搜集整理,将编成龙虎山道教文化系列丛书陆续发行。这本小册子就是在原《清微启请告歇科》基础上,依据有关道教经书进行了查对增删而辑录成册,并改名《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》,以供海内外道徒信士奉诵。由于我们水平有限,加之时间仓促,错误难免,欢迎同道提出宝贵意见,以便再版时修订。 龙虎山道教协会研究室 一九九四年八月一日
太上玄门早坛功课经 全真教 | 道学经典 太上玄门功课经分功课经序,早坛功课经,晚坛功课经三部分,包含经前韵赞、说经、妙经、神咒、宝诰、中堂赞等数种不同形式的经偈,其中功课经序介绍了讽经诵咒的重要性及准备上的要求,经内对念诵时的具体动作也有说明。
《伤寒论》 张仲景 | 中医经典 《伤寒论》为东汉张仲景所著汉医经典著作,是一部阐述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,全书12卷。现今遗存10卷22篇。 张仲景原著《伤寒杂病论》在流传的过程中,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《伤寒论》,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,名为《金匮要略方论》。 伤寒是中国古人对外感病的通称,并不是某一疾病的专门病名。古人常把疾病的诱因当作病原,寒不仅仅是现代所说的受寒,而是所有外邪引起疾病的统称,出处可参照郝万山先生的讲义视频,张仲景所著的《伤寒论》中的伤寒也正是该义,与现代的伤寒症无关。
0.579313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