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教素以敬天祀祖,修道行教,济世利人为宗旨,道教斋醮科仪的目的是道士通过诵经拜忏,祈祷神明,达到内以解脱生身以来诸多罪过,外以阐扬祖师无上大道。朗诵仙经,可使心与神明相交通,是修道者欲登仙境的阶梯。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不仅是中国道教正一派祖庭,更是中国道教发源地,历史上藏经丰富,但世道沧桑多有遗失,为了继承道教优良传统,弘扬道教文化,在地方政府宗教部门领导下,龙虎山道教协会对原散落在民间的道经古籍进行了搜集整理,将编成龙虎山道教文化系列丛书陆续发行。这本小册子就是在原《清微启请告歇科》基础上,依据有关道教经书进行了查对增删而辑录成册,并改名《龙虎山正一日诵早晚课》,以供海内外道徒信士奉诵。由于我们水平有限,加之时间仓促,错误难免,欢迎同道提出宝贵意见,以便再版时修订。 龙虎山道教协会研究室 一九九四年八月一日
1.27 万字 | 2022-11-15 17:30更新
《黄庭经》又名《老子黄庭经》,是道教养生修仙专著;内容包括《黄庭外景玉经》和《黄庭内景玉经》;两晋年间,新增《中景经》。作者为天师道魏华存。 《列仙传·朱璜》:“朱璜者,广陵人也,少病毒瘕,就睢山上道士(黄)阮丘丘与璜七物药,日服九丸。百日,病下如肝脾者数斗与《老君黄庭经》,令日读三过,通之,能思其意,如此,至武帝末故在焉。”又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》卷九《黄庭真人传》云:黄庭真人王探,字养伯,太原人也,常以朝元炼藏,吐故纳新为务仙人赵先生遂授以黄庭内修之诀及泽泻丸方。依按累月,顿觉神异,年九十一岁,以汉武帝元朔六年戊午正月,西灵金母遣仙官下迎授书为太极真人。汉武帝好神仙,故皆托之於武帝之世。如拂去其飘忽无据的仙气。联系东汉以还黄老道的迅速传播,以及东汉延熹八年(公元165)边韶奉桓帝之命作《老子铭》已有“出入丹庐,上下黄庭”等语之史实。可见当时丹庐、黄庭、道教、老子早已紧密联系在一起。缘此而来体味“黄庭内修诀”、“《老君黄庭经》”之名称,似乎不应该感到不可思议。降及汉末曹魏,张鲁统治汉中数十年,大行五斗米道。张亡后,诸祭酒不能统一於一人领导,遂有人申饬戒令,此即今见《道藏》所收《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》中的《大道家教令》,该教令作於公元255年,令有“何以《想尔》《妙真》,三灵七言”、“《妙真》自我所作,《黄庭》三灵七言,皆训喻本经,为《道德》之光华”诸语,此已足探知由“黄庭内修诀”到《黄庭经》的发展历程。 由《大道家教令》所述可以确信,公元255年,《外景经》已定型,并已作为天师道内部的教科书。而该年,被奉为上清第一代太师的魏夫人已3岁。夫人后为天师道祭酒,在上清派中的地位至关重要。许多文献的记载都从不同角度透露出夫人曾为《黄庭》作过注疏之类的传,故知《内景经》应是魏夫人所作或经其加工润饰而流传下来的。
0.55 万字 | 2022-05-24 21:00更新
经名:太上正一法文经。撰人不详,约出於南北期。系早期天师道经典《正一法文》残本之一。一卷。底本出处:《正统道藏》正一部。
0.22 万字 | 2022-10-31 19:53更新
经名:洞玄灵宝定观经注。原不题撰者,经文约出於南北朝末或隋唐之际。又据徒跋,注文当系唐代道士泠虚子撰。底本出处:《正统道藏》洞玄部玉诀类。参校本:《云笈七签》卷十七。 灵者,神也,在天曰灵。宝者,珍也,在地曰宝。天有灵化,神用不测,则广覆无边;地有众宝,济养群品,则厚载万物。言此经如天如地,能覆能载,有灵有宝,功德无穷。证得此心,故名灵宝。定者,心定也。如地不动。观者,慧观也。如天常照,定体无念,慧照无边,定慧等修,故名定观。
0.43 万字 | 2022-12-07 20:26更新
《太上老君内观经》简称《内观经》又称《内视经》,撰人不详。约出於魏晋朝。陶弘景曾引过此经,是道教的经典著作之一。《太上老君内观经》继承发展战国道家祖师列子的养生思想,义理通明,文字优美通畅,韵古义幽,言简意深。若以传统经典来修持,对精神灵性修持上的提升,将会有所极大收获。若当古文来细细欣赏品读,可谓中华文字组合上的极致美感体现。 千百年来,获得精神悟境的圣哲,文字大智慧皆从心念自然流露。由内而外,无不宁静无为;起思动念,无不利益众生;神思所到,无不字字精巧,句句玑珠,当中不含一丝瑕疵。无事偶来品读,犹如把玩一块温润无瑕的美玉。此经以修心为修道之说,宋金以来对道教诸派尤其全真一派之教旨影响颇大。
0.23 万字 | 2022-12-07 20:29更新